经常有家长很焦虑这样的问题: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,回家不会写作业。久而累计,别的孩子早已学会100内的简单运算,自家孩子却连基本的图形都认识不全。
很多家长苦恼着应该怎么办。说实话,要想解决这个问题,首先要关注一个原因:孩子学习的动力。
具体应该怎么做,我咨询了园内所有资深的老师,认真阅读,一定能够有所收获!
孩子不想学,总觉得学习这些没有用。
不少孩子都会有这种情况,一旦拿起课本,脸上立马变得黯淡无光,仿佛要父母扬鞭三尺或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奖励方法,才肯去读书写字,完成作业。
时至今日,依然能够看见很多家长苦口婆心地劝导孩子:好好学习,将来才能有高学历,找到一份好工作。
可为什么这些激励只能暂时让孩子去学习,而无法产生长久的驱动力?
因为孩子没有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。
碰到不会的题目就逃避,寻求家长的帮助;碰到性子急的父母,就干脆帮孩子完成了作业;碰到甩手不管的家长,就干脆不完成作业。
孩子如何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?
孩子向小朋友介绍茶道六君子
之前有位农民工朋友的孩子考上北京大学的事情刷了屏,而他的教育方法就是不断地让孩子获得成就感。
农民工朋友没有上过学,没有什么文化。每天孩子下课后,他就请孩子给自己上课,教自己在课上学习的内容。
当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,他也在一旁,有不明白的就问孩子,如果孩子也弄不明白,就让孩子做记录,第二天让孩子问老师。
这样一来一往,孩子既当学生,又当“先生”。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,不仅对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,同时还能不断地自己激励自己,要认真听课,回家好给父亲讲课!
一个人只有当学习或工作取得成就,获得成就感的时候,大脑就会产生兴奋感,继而对学习或工作更感兴趣。大人如此,孩子更是如此。
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“成就感”?
1.不要以“强者”的身份教育孩子,适当扮演“弱者”。
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,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都会把孩子当做“弱者”,把大人当做“强者”。而要想孩子获得成就感,首先就要转换角色。
“这个字我不会读,你能不能教我怎么读?”
“这个图形这样画对不对,不对的话你教我怎么画好不好?”
“咦,这道题目我也不会,你明天要好好听课,回来告诉我这道问题的答案哦!”
当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,当孩子感受到原来上学上学是有任务在身的(教给父母),孩子自然会产生内在驱动力。
适当扮演弱者吧,那是把当强者的选择权交给孩子!
2.让孩子戒除依赖心理
孩子天生有依赖心理,而父母也时常扮演着被依赖者的角色。
老师布置家庭作业,孩子们都会心中想着回家有爸爸妈妈辅导功课,不认真听课也没有关系,明天也能准时上交。
课堂手工课要学习剪纸,可是手脚尚未锻炼灵敏的他们,却很难自主地握好剪刀,剪出图形。这时候他们开始产生依赖心理,要寻找老师的帮助。
大人固然能做好事情,可大人的代做往往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。
所以不管面临的困难有多大,大人们不要先急着动手帮孩子解决了困难,而是在心里掂量着,这件事孩子能不能完成,如果可以,先鼓励他们自主完成任务。
老师们的方法不是先帮助他们剪纸,而是让班级中率先完成剪纸的孩子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,然后请她分享剪纸方法,鼓励其他孩子动手操作。
当孩子看到同龄孩子能够完成任务的时候,他们心里就相当于吃下一个激励丸,小朋友可以做到,自己也可以做到!
是啊,教育最失败的不是做得不好,哪怕不好,都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能够让自己做好。
最失败的是,还没做之前就打退堂鼓,这就叫做自我放弃,这会永远让自己失去进步的空间和潜力!
明天开始又要迎来深圳的大晴天了,早晚温度较低,还是要请家长早晚给孩子多添一件衣物哦!